页面

2021年3月14日星期日

站在时间的刻度里,所能看到的

站在时间的长河里,过去已经不存在,将来也不存在,而今天是将来以极快的速度成为过去而存在的。

正所谓,人生如梦,很多时候,当意识聚焦停留的时刻,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化的太快。

我们能够认识的这个世界,是我们在有限的生命旅程里,以多深的认知去感受万千事物。而自己的价值,取决于自我意识所能及的长短。我们感觉到的好与不好,是以各自的判断出发的,这些判断也会随着我们各自的悟性发生变化。

「To be or not to be, that is a question.」往往这里是泛指的是或不是,是人类意识无法逾越的自然规律甚至是法则。

新冠疫情的发生,使得我们在反思过去的发展带给人类文明某种进步。但是,在病毒层面的微观世界的一些随机偶然的变化,都可以触及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文明。也让人类看清有些事情在特定的时间内,人类智慧的局限性。科技可以去发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到应对的办法。但是,当文明以何种方式继续引领人类往前发展的时候,会发现过去的文明或许藏有智慧并已经暗示着自然规律的周而复始。灾难面前,更能让这个社会有一种团结的力量去处理生存的危机。瘟疫之下,会让科技,医疗,人文,社会改革等方方面面,发生变化,也会激发各行各业的人才,去更好的发现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,以及人类需要以何种方式来对待现有的文明。

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经济以一部分市场经济方式进行之后的今天,房价上涨趋势的走势下,人的基本衣食住行里的住的矛盾显现。社会发展的矛盾,需要与时俱进的去规划和调整,只有提升社会整体水平的认知,共同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才能尽可能的降低矛盾带来的社会影响。

社会在以不同的方式在推动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。作为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,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个时代发展下显现出来的一种结果。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状态,看清这个时代的一些局限性,合理的去规划未来。

时间通往未来的方向上具有唯一性,未来是可以被理想和想象来触及的,知行合一。

2021年3月4日星期四

学习仍是一种生活方式

有时候回想人生走过的路,会发现,特定常规的每个阶段都是一种思考,学习并提高对自我的认知的过程。

如果说当下的世界是一个此岸状态的起点,那么,通过自己如何找到自身的潜能并去认知这个世界,随着时间和阅历,经验,思维模式等等,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,并形成自己的一种对未来那个彼岸的生活的构想。而去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认知和学习过程。

其实,每个人如果让生命倒流,都是会是一个个哲学家,因为太多从小耳熟能详的成语深奥的智慧,在小时候是不理解的。

而这也说明了,时常学习,让自己做一个觉悟者,仍是需要一生去修行。

正如语言是每个国家里的人群,特有的文化,那么在简单的文字中,就蕴藏着无限的对这个万事万物的理解。因为文字语言,是贤者们思想的沉淀,而这种可以随机组合形成知识,并启迪自己的智慧指引大家去如何面对眼前的纷杂的世界。

校园阶段的学习,仍是基础的学习,是需要去通过教材来理解人类的知识最精髓和基础的那部分。虽然,人类积累的知识量相对于人的寿命来讲是无限的,毕竟,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仅仅是学习了人类知识的一部分。但是,现在互联网时代,手机各种资讯软件,视频,音频平台,有太多的方式可以去学习历史,各行各业的最新知识,甚至是其他人的思想和有智慧人分享的知识和经验等等。至少,互联网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,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。

对于,工作后,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积累,慢慢会发现作为个体的自己是有一些局限性。例如,适龄阶段对成家的一个压力,有了家庭后对经营自己的家庭的压力。中国改革开放40年,当下的物质水平是一直的不停改善,但是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,仍是有压力的。比如,一线城市里机会多,对自我价值的展现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,但是房价确实不理性的一路走高。这样的环境,就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不好的发展结果,但确实也有一种必然性规律。而工作后去通过学习认识自我的潜能和不足,寻找自己的定位,并努力实现自己一种相对理想的生活水平,仍是需要不停努力和思考的。

中国经典文化,仍是天人合一,注重发展自然和谐的过程。这也是去年疫情后,未来中国会在改革开放后,理性的强调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转型。

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,需要去认识这个变化的世界,并不停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向,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,这样才能走的更远。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,心态好的前提是需要去在努力后成功下的自信不停的建立的。不然,总是碰壁,再好的身体,心情不好也容易慢慢失去精神方面的正能量。所以,每个阶段,定位好自己,学会随着自己的年龄成长中,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。有目标,并努力,学会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