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dayawan.gov.cn/hzdywgtzyj/gkmlpt/content/5/5433/post_5433579.html#10412
2025年1月7日星期二
唐王店记闻
作者:吴敏
从桐柏山口的铁山脚下往南几公里,就是随县吴山镇唐王店。这里是我的出生地。
我随父母定居襄阳,但小时候也在唐王店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。“唐王店”最初在我脑子里就是个普通地名,后来从老辈儿那里得知,唐王店竟然与2500多年前的古唐国有关。
据《辞海》载:“唐......古国名。(1)相传为祁姓,尧的后裔。在今山西翼城西,为周成王所灭。(2)姬姓,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,公元前505年灭于楚。”
当年12岁的我,听家乡德高望重的五爷吴兴志讲过一个故事:相传,唐王店东十多里外的华宝山一带,森林茂密,风景秀丽,是唐国王族的狩猎区。唐王带着王孙贵族来狩猎时便驻跸于此,在这个进山、出山口建了行宫。据说,有一名王族公子狩猎时不幸坠亡,也曾停柩于此。于是,人们就将这里命名为唐王店。
长大后,信息渠道多了,又获得新的观点和认知。据考证:楚军攻打唐国都城,情况危急,唐王带卫士从凤凰台杀出西门,沿都城河(今鲁城河)向北逃去,到达溠水店这个地方,正准备进山时,被楚军阻击,卫士战死,唐王被绊马索绊倒被俘,唐国灭亡。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,人们便在这里树起碑刻,并将溠水店更名为唐王店。
其实,不同的考证或民间传说故事,其主人公都是唐王。地名往往反映历史的沿革。唐王店与唐国君主相联系,应是无可置疑的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唐王店,在我年少时的记忆中是一个山区的繁华闹市,一个世外桃园,一个有着王者之气的风水宝地。
几十年过去,沧桑巨变。古唐国都城唐县镇如今是著名乡镇,唐王的狩猎区华宝山如今成了旅游风景区,而唐王店则由曾经的乡镇政府或公社机关所在地、一个当年的繁华街市,演变成为随县吴山镇所辖的一个村。
即使是一个村,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,仍然是生于斯长于斯人们的骄傲和自豪。
唐王店,是由西向东、由高渐低的一条街市,斜依着山坡而建。如果从高处鸟瞰,街市像一座巨型雕塑:一位身服冠冕的王者,曲肘托腮,侧卧榻边休憩,凝望着南面十公里外的“唐国都城”。
清澈的唐王河水,由北而南,缓缓流过街市的东边,然后又自东而西,绕过整个街市折转,蜿蜒西去,形成一个美丽的回旋,像玉带一般将唐王店轻轻缠绕。
我出生在唐王河边的林家湾,距唐王店街仅数百米。过小桥或石凳,上小坡,就到了唐王店的下街。我大伯吴正品就住在下街。
大伯说,这里原来有一个古老的城门楼子,可惜因年久失修倒掉了。那时,好点的城砖也被人们翻去盖房,只剩下遗址废墟和瓦砾。我小时候住在唐王店期间,曾和伙伴们在这里玩耍,还在瓦砾中逮过蛐蛐儿。
那时,唐王店大概住有百来户人家,从中间划分,东部为下街,西部为上街。下街以居住为主,也有部分小作坊,如豆腐坊等。上街店铺林立,是集市交易区。在上下街的分割处,有个小小的十字路口,附近有一口水井。这里应该是当时这一片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公社机关、供销社、信用社、卫生院、轧花厂、织布厂、油坊等都设在这里。
我记得,进一个大院子,上台阶,里面有供销社。我妹妹说,卖布的女营业员很漂亮。信用社也在这院子里,我舅舅来存取过钱。卫生院是个富有传统风格的三层小楼,在整个唐王店属于标志性高层建筑。楼上还生活着一群无人喂养的鸽子,这些小生灵是唐王店一道生动的风景。
当年农村分热集和冷集。每当农历逢单的热集时,一大早开始,四里八乡的人流便朝着唐王店街上涌动。
“哥(guo)哥好,搞么嘎乞(方言:做什么去)?”“兄娃儿好,今作热(rua)集,到唐王店街(gai)上乞!”人们见面搭着话儿,或拉着板车,或大担小挑,提篮小卖去赶集。
唐王店街上熙熙攘攘、人头攒动、摩肩接踵。特别是十字街那里,买者、卖者穿来走去,挤都挤不动。卖柴火的、卖肉卖菜的、卖枣子栗子的……应有尽有。一群群的鸽子在人们头顶盘旋着,空中欢快的打翅声、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讨价还价声,遇到熟人或亲戚后亲热的打招呼声,响成一片,热闹得很。真不愧是“热”集啊!
我在城里长大,不难见到人多的场面,却也每每被这山乡小街的民风民俗给感染到了。这幅民俗风情画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。
回城时,我央求小爹,专门托人给我捉了四只幼鸽,装在笼子里带回襄阳饲养。我一度成为机关家属院时髦的“养鸽人”之一。我曾想,这些来自家乡的鸽子能从襄阳飞回唐王店,并能认出它们父母居住的那座小楼么?
我已经多年没回故乡了,如同从随县带到襄阳的鸽子。据说,今日的唐王店已冷清多了,未免令人心生遗憾。不过,无论怎么变,唐王店在我幼时心中的美好印记不会变。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只要千年传承的文化还在,历史就不会断流;只要绿水青山还在,金山银山也会回来。
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,唐王店的复兴又有什么不可能呢?
(作者1955年出生于随县原唐镇区唐王店林家湾,2岁随父母到襄阳定居,年少时回随州住过较长时间。曾任襄阳市广电局总编辑兼电台党委书记、台长、兼襄阳市文联副主席。2015年退休。)
我随父母定居襄阳,但小时候也在唐王店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。“唐王店”最初在我脑子里就是个普通地名,后来从老辈儿那里得知,唐王店竟然与2500多年前的古唐国有关。
据《辞海》载:“唐......古国名。(1)相传为祁姓,尧的后裔。在今山西翼城西,为周成王所灭。(2)姬姓,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,公元前505年灭于楚。”
当年12岁的我,听家乡德高望重的五爷吴兴志讲过一个故事:相传,唐王店东十多里外的华宝山一带,森林茂密,风景秀丽,是唐国王族的狩猎区。唐王带着王孙贵族来狩猎时便驻跸于此,在这个进山、出山口建了行宫。据说,有一名王族公子狩猎时不幸坠亡,也曾停柩于此。于是,人们就将这里命名为唐王店。
长大后,信息渠道多了,又获得新的观点和认知。据考证:楚军攻打唐国都城,情况危急,唐王带卫士从凤凰台杀出西门,沿都城河(今鲁城河)向北逃去,到达溠水店这个地方,正准备进山时,被楚军阻击,卫士战死,唐王被绊马索绊倒被俘,唐国灭亡。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,人们便在这里树起碑刻,并将溠水店更名为唐王店。
其实,不同的考证或民间传说故事,其主人公都是唐王。地名往往反映历史的沿革。唐王店与唐国君主相联系,应是无可置疑的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唐王店,在我年少时的记忆中是一个山区的繁华闹市,一个世外桃园,一个有着王者之气的风水宝地。
几十年过去,沧桑巨变。古唐国都城唐县镇如今是著名乡镇,唐王的狩猎区华宝山如今成了旅游风景区,而唐王店则由曾经的乡镇政府或公社机关所在地、一个当年的繁华街市,演变成为随县吴山镇所辖的一个村。
即使是一个村,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,仍然是生于斯长于斯人们的骄傲和自豪。
唐王店,是由西向东、由高渐低的一条街市,斜依着山坡而建。如果从高处鸟瞰,街市像一座巨型雕塑:一位身服冠冕的王者,曲肘托腮,侧卧榻边休憩,凝望着南面十公里外的“唐国都城”。
清澈的唐王河水,由北而南,缓缓流过街市的东边,然后又自东而西,绕过整个街市折转,蜿蜒西去,形成一个美丽的回旋,像玉带一般将唐王店轻轻缠绕。
我出生在唐王河边的林家湾,距唐王店街仅数百米。过小桥或石凳,上小坡,就到了唐王店的下街。我大伯吴正品就住在下街。
大伯说,这里原来有一个古老的城门楼子,可惜因年久失修倒掉了。那时,好点的城砖也被人们翻去盖房,只剩下遗址废墟和瓦砾。我小时候住在唐王店期间,曾和伙伴们在这里玩耍,还在瓦砾中逮过蛐蛐儿。
那时,唐王店大概住有百来户人家,从中间划分,东部为下街,西部为上街。下街以居住为主,也有部分小作坊,如豆腐坊等。上街店铺林立,是集市交易区。在上下街的分割处,有个小小的十字路口,附近有一口水井。这里应该是当时这一片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公社机关、供销社、信用社、卫生院、轧花厂、织布厂、油坊等都设在这里。
我记得,进一个大院子,上台阶,里面有供销社。我妹妹说,卖布的女营业员很漂亮。信用社也在这院子里,我舅舅来存取过钱。卫生院是个富有传统风格的三层小楼,在整个唐王店属于标志性高层建筑。楼上还生活着一群无人喂养的鸽子,这些小生灵是唐王店一道生动的风景。
当年农村分热集和冷集。每当农历逢单的热集时,一大早开始,四里八乡的人流便朝着唐王店街上涌动。
“哥(guo)哥好,搞么嘎乞(方言:做什么去)?”“兄娃儿好,今作热(rua)集,到唐王店街(gai)上乞!”人们见面搭着话儿,或拉着板车,或大担小挑,提篮小卖去赶集。
唐王店街上熙熙攘攘、人头攒动、摩肩接踵。特别是十字街那里,买者、卖者穿来走去,挤都挤不动。卖柴火的、卖肉卖菜的、卖枣子栗子的……应有尽有。一群群的鸽子在人们头顶盘旋着,空中欢快的打翅声、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讨价还价声,遇到熟人或亲戚后亲热的打招呼声,响成一片,热闹得很。真不愧是“热”集啊!
我在城里长大,不难见到人多的场面,却也每每被这山乡小街的民风民俗给感染到了。这幅民俗风情画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。
回城时,我央求小爹,专门托人给我捉了四只幼鸽,装在笼子里带回襄阳饲养。我一度成为机关家属院时髦的“养鸽人”之一。我曾想,这些来自家乡的鸽子能从襄阳飞回唐王店,并能认出它们父母居住的那座小楼么?
我已经多年没回故乡了,如同从随县带到襄阳的鸽子。据说,今日的唐王店已冷清多了,未免令人心生遗憾。不过,无论怎么变,唐王店在我幼时心中的美好印记不会变。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只要千年传承的文化还在,历史就不会断流;只要绿水青山还在,金山银山也会回来。
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,唐王店的复兴又有什么不可能呢?
(作者1955年出生于随县原唐镇区唐王店林家湾,2岁随父母到襄阳定居,年少时回随州住过较长时间。曾任襄阳市广电局总编辑兼电台党委书记、台长、兼襄阳市文联副主席。2015年退休。)
转载于,随州日报,2024年7月13日
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
惠州市大亚湾霞涌乌山头圆融颐居项目规划
项目总用地面积:132061m²,总建筑面积:188276.89m²,其中计容建筑面积:132533.75m²,不计容建筑面积55743.14m²。
本项目规划建设 37 栋住宅、3 栋用电房、1 栋配套楼、1 栋集中收集垃圾房、7个生活垃圾收集点、5G 通信基站机房及配套设施、配电网配电站、1 栋幼儿园、1个地下室、地下泵房及水池。
容积率1.0036,绿地率 35.2%,机动车停车 1334 辆。
建设单位:惠州嘉恒沿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
建设地点:惠州大亚湾霞涌乌山头
公示说明
项目名称:圆融颐居(二期)
项目总用地面积:112287m²,总建筑面积:157628.09m²,其中计容建筑面积:113291.56m²,不计容建筑44336.53m²。
本项目规划:
建设为 31栋住宅、3栋用电房、1 栋配套楼、1 栋集中收集垃圾房、7个生活垃圾收集点、5G 通信基站机房及配套设施、配电网配电站、1 个地下室、地下泵房及水池。
容积率1.0089,绿地率35.1%,机动车停车 1135 辆。
2024年11月12日星期二
2024年11月11日星期一
亚马逊SPN服务商网络
“亚马逊SPN服务商网络”简介
https://spn.globalsellingcommunity.cn/discover
2015年,亚马逊全球开店业务进入中国,旨在借助亚马逊全球资源,帮助中国卖家抓住跨境电商新机遇,发展出口业务,拓展全球市场,打造国际品牌。
目前,亚马逊美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荷兰、瑞典、比利时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印度、阿联酋、沙特、波兰和巴西等19大海外站点已面向中国卖家开放,吸引数十万中国卖家入驻。
“亚马逊SPN服务商网络” 整合了物流,仓储,合规,税务,运营支持,广告优化等第三方服务商信息,为亚马逊卖家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务商资讯。
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
随州史志之唐县镇
唐县镇(唐国历史都城)考
随州市曾都区唐县镇,地处桐柏山与大洪山西端走廊,公铁两路贯穿其间,是随州连接襄樊、通往本部的重要门户。人口不过数万,主产粮棉油,特产金黄蜜枣,并获得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。别看它在湖北三角经济带的动作上是个“小不点”,可这里的古唐文化内涵及其开发价值却不容小视。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由于年代久远,时过境迁,古唐文物荡然无存,都城旧址面目全非。只剩有与都城相关的紫金殿、骕骦亭、娘娘庙、城皇庙,骕骦桥·骕骦碑。紫金山·凤凰台。文峯璧。梳妆台等残存遗址,还在暗自传递着历史的信息。所以,人们对它的认识日趋陌生,大都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之中,有的甚至持怀疑态度。为弄清唐国都城在今随州唐县镇的根由,识其“庐山真面目”,本文试从“唐”字入手,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求。
一、楚唐国都
《辞海》云:“唐,古国名。(1)祁姓,尧的后裔。在今山西翼城西,为周成王所灭。(2)姬姓,在今湖北随州唐县镇,公元前505年灭于楚。”这一资料明确告诉我们这么四件史实:(一)在中国古代史上,存有两个唐国。(二)在今山西翼城的唐国,聚居着唐尧的一支子孙;在今湖北随州唐县镇的唐国,聚居着姬祖的一支姬姓部族。(三)翼地唐国灭于周成王;而楚地唐国则为楚昭王所灭,且有详细时间记载。(四)这一记载只是摘要,并非全文。此文出自何书,书藏何处,目前尚不得而知。
《姓氏考略》云:“唐氏有二,尧之后为唐以封晋,此晋之唐也,祁姓樊父之后封于唐,为楚所灭,此楚之唐也。”这就是说,唐尧原有一支子孙,以晋地唐国为号而姓唐,而唐尧另有一支祁姓子孙,以楚地唐国为号复改为唐姓。上述二则史料极为珍贵,为我们探明和辨别晋、楚两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。然而,令人疑惑不解的是,两都说法深度不一。前者既明楚唐又明楚址,而后者只明楚唐未明楚址。不仅如此,就连在最具权威的《中国历代帝王录》里也只见“唐国于春秋后期为荆楚大地上,除随地之外公还另有一个唐国吗?对此,笔者几经考察论证,柳暗花明。终以未见此类史料,未见此类遗址,未闻此类传说的结果而被澄清,从而确认《姓氏考略》和《中国历代帝王录》所指的地理位置,就是今湖北随州唐县镇。
二、楚唐来历
楚唐存在,已经探明。那么,楚唐又是何时在何背景下问世的呢?笔者从《中国姓氏学》中得知,在习惯于分封制的中国古代,许多姓氏与诸侯国的关系,如同瓜藤相连,密不可分。所以,要弄清楚唐来历,还得从唐姓入手,再行探求。为此,笔者查阅了大量与唐姓相关的文献资料,经考察认为,天下唐姓源流二支:一支是圣君唐尧的后代,一支唐尧之兄后稷的姬姓子孙。唐尧后代也好,后稷子孙也罢,唐、姬二姓都源于黄商轩辕氏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称:“黄帝有子25人,其中有14人分别形成12个姓。”其子玄嚣生蟜极,蟜极生帝喾,为高辛氏。帝喾让其长子弃为黄帝之后,主持对先祖黄帝的祭祀,帝喾的次子放勋继父业为帝,封于唐,故称唐尧,为唐姓始祖。尧封兄弃为大司农,管理农事,官称后稷,赐祖姓姬氏,成为周部族首领兼姬姓始祖。汉水以东的随、唐等地姬姓由此而来,其子孙均为后稷始祖的后裔,成为周部族的组成部分。
那么,楚唐何来呢?商朝末年,姬昌(即周文王)被封为西伯,他所领导的周部族势力,已由东到江淮,南及江汉,西入巴蜀,其他异族部落亦大部归服于周。形成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的局面。西周初期,天子号令,按照“周宗之礼”,大封诸侯,姬姓侯王遍布全国,楚地姬姓唐国就此应运而生,成为名符其实的姬姓诸侯国。
何以见得?请看,在《中国历代帝王录》里,附有《东周列国兼并表》,表前有一段文字记载说:“东周各诸侯国的诸侯,因不属本书“帝王”范围,仅附列春秋五霸以及战国七雄中的重要诸侯。西周初期所封“八百诸侯”,至春秋散见于史籍的仅有140余国。”其中楚地唐国被列为第54位。
这一最具历史价值的记载,为我们弄清了三个悬而未决问题:第一,楚唐诸侯国的问世时间是“西周初期所封”,是“八百诸侯”之一。第二,楚唐诸侯国的性质是“春秋五霸”时期的“重要诸侯”国,而不是有的学者所说,是“楚之附庸国”。第三,楚唐诸侯国为楚所灭时间是“春秋后期”。这一说法,同《辞海》记载的公元前505年完全一致。
三、楚唐国事
述历史事实足以说明当时的唐国还是个在军事上有一定实力,政治上有一定地位,被人瞧得起的诸侯国。说到这里,问题又来了。有同志提出,以上指的唐国就楚地唐国吗?笔者认为,回答是肯定的。理由有三,其一,晋唐早已被周成王所灭。其二,之后未见有新封唐国的出现,其三,当时楚唐是楚的结盟国,楚请示唐派兵救援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《左传·定公三年》载有唐成公被楚扣留三年的事。曰:“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,献一佩一裘于昭王。昭王服之,以享蔡侯,蔡侯亦服其一。子常欲之,弗与,三年止之。唐成公如楚,有两骕骦马,子常欲之,弗与,亦三年止之。”这就是说,蔡国的昭侯带了两块玉佩和一件皮衣献给楚昭王。昭王穿戴好这两件衣物后,设享礼招待了蔡侯。蔡侯穿戴了另一件皮衣和玉佩。楚国大臣子常想要这两件衣物,蔡侯不给,子常就把蔡侯扣留了三年。唐国君成公去楚国,有两匹骕骦马,子常也想要,唐成公不给,子常也把成公扣留了三年。这一历史事实说明,时隔212年之后的唐国,已经衰落成朝不保夕的样子了。然而,这里值得称道的是,唐成公宁愿自己受辱,也不拿骕骦马屈服于楚——这是难能可贵的唐人气节和可贵的唐国精神。因此,我们可以这样说,地处随州唐县镇的古唐都城的骕骦亭,就是这气节和精神的象征。那么,这骕骦又为何物呢?古籍称肃霜,骏马名。其形似古代一种羽毛洁白如练,头高颈长的肃爽雁,因唐成公所得宝马与其相似,故名骕骦。杜甫有诗云:“闻说真龙种,仍残老骕骦。”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载有蔡、吴、唐联军攻楚的事。曰:蔡侯、吴子、唐侯伐楚,舍舟于淮,自豫章与楚夹汉。左司马戎谓子常曰:“子沿汉而与之上下,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,还塞大隧、直辕、冥阨,子济汉而伐之,我自后击之,必大败之。”“既谋而行,乃济汉陈,自小别山至在别山,三战,子常知不可,欲奔……十一月庚午,二师陈于柏举,夫慨王以其属五千先子常之卒,子常之卒奔,楚师乱,吴师大败之。”即是说,蔡昭侯,吴王阖庐,唐成公联合发兵进攻楚国。把战船停放在淮河边上,从豫章进攻,和楚军隔着汉水对峙。楚国司马沈尹戍对子常说:“你沿着汉水和他们上下周旋,我带领方城山以外的人马来毁掉他们的战船,回来时再堵塞大隧、直辕、冥阨。这时,你渡过汉水向吴军进攻,我从后面夹击,必然把他们打得大败。”“商量完了就出发,渡过汉水摆开阵势,从小别山打到大别山,三仗之后,子常知道不行,想逃跑……十一月十八日,吴楚两军在柏举又摆开阵势,夫慨王带领五千人马,抢先攻打子常的队伍,子常败阵逃跑,楚军乱了阵脚。吴联军大败楚军。”笔者认为这次联军攻楚,既不说明蔡、吴、唐三国的强大,也不意味他们有彻底战胜楚霸的欲望,恰巧相反,而是在打也是死,不打也是亡,进退维谷,无可奈何的形势下,不得已而为之;是在宁愿站着死,不愿跪着生的思想指导下的一次仇恨大发泄,是一种痛苦挣扎的表现。我的这一看法,已被第二年六月,楚军在钟祥打败三国联军,七月,楚军攻唐,迫使唐王于溠水店就擒,唐国被灭亡的事实所证明。
那么,唐国是怎样被灭亡的呢?有史料称,在灭唐之前,楚军兵临唐都城下,火烧城楼,四面楚歌,刀光箭影,战鼓大作。唐王感到形势不妙,啥话没说,跨上骕骦马,挥舞青龙剑,带领三百骑士,从凤凰台杀出西门,沿都城河(即鲁城河)向北逃去。翻过九龙山,越过高岭爬,到达溠水店,正准备进山时,遭到楚军的阻击。一阵撕杀之后,大部骑士先后战死。正在景阳岗前夺路逃生的唐王,亦被楚军的绊马索将马绊倒在地,唐王束手就擒。至此,唐国宣告灭亡。
为铭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,人们在这里树起一块大碑刻,并将溠水店更名为唐王店。两千六百年的风雨岁月已经过去,铭文碑刻已不见踪影。如今的唐王店就成为唐国消亡的见证。
供稿人:《唐县镇地方志》主编 吴家权
参考:
【随州史志】之唐县镇
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
订阅:
博文 (Atom)